文化

別拿基因論文化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澤基和解青:把社會現象歸結爲「文化」問題的理論在報紙雜誌、暢銷書裏經常見到。然而,經濟學並不支持這樣的論斷。

經常有在中國企業工作的外國朋友向我抱怨,爲什麼公司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組織同事們一起喫午餐?爲什麼會佔用週末時間組織集體活動?如果不去,同事們會很失望,上司也覺得「沒面子」。好像中國同事們都很喜歡這樣的活動,覺得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但是在歐美國家,大家一般會買個三明治做在桌前喫完趕緊工作,或者邊喫邊工作。即使有聚餐,你不參加,也不用擔心大家覺得你不「合羣」。

最多也最容易被接受的解釋就是,這是中國人的特點,中國人喜歡集體活動,不願意「耍單」,別人都參加,我就參加,絕不搞特殊,搞了特殊,以後在這個單位還怎麼混啊。

這個解釋不成立。如果是中國人的特點,那麼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這種現象。且不說旅居國外的國人,就說在國內給外國公司打工的,一般也都是匆匆喫完中飯,趕緊投入工作,集體活動也不是「工作任務」。

您已閱讀19%(355字),剩餘81%(14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