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國美

國美之爭難言是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從2008年底黃光裕出事,到黃光裕被判刑14年,期間黃氏家族與陳曉、貝恩資本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其中或有不足爲外人道的臺底協議。

對國美事件有必要持續關注,該事件的解決程式顯示中國民營企業領頭人在市場規則下的商業倫理觀念,以及對市場的掌控能力。

黃光裕事件突顯中國仍處於家族式企業階段,控股股東與高階主管之間欠缺和平共處的前提條件,這就是叢林社會的生態,獅王只能有一個。只要公司控制權爭奪戰一天不罷休,公司的惡性內鬥就一天不能平息。

政府在國美事件上的做法可圈可點。黃光獄入獄後,其大股東權利沒有被剝奪,國美的正常經營沒有被顛覆。我寧可相信這主要是改革三十年之後,中國所取得的難得的成功。有人認爲黃光裕是以十萬員工的失業威脅政府,這真是認錯了形勢,在中國任何企業家威脅得了政府嗎?不要說國美,就是近百萬人就業的富士康也不得不走上遷居之路。死了張屠戶,不喫帶毛豬。

您已閱讀17%(312字),剩餘83%(14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