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正再次起飛。在獲得資金充沛的母公司和政府的重新注資、或者通過併購實現重組之後,航空公司正在俯瞰一個新的競爭環境——大多數小型航空公司已被逐出市場。在全球市值最高的30家航空公司中,有一半今年將取得至少兩位數的股本回報率。
然而,航空業一向是令股東資金蒸發最多的行業。即便在中國——在截至6月的一年中,中國航空運量成長近三分之一——航空公司也無法心存僥倖。以中國旗艦航空公司國航(Air China)爲例。本週該公司的中期業績似乎相當搶眼:客運量成長逾三分之一,至2600萬,新開13條國內航線,與深圳航空合併令國航獲得除北京和成都之外的第三個航空樞紐。
然而,現實並非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好。3年前,國航前任董事長李家祥提出將國航變成一個「國際超級航空公司」的理想。然而,儘管有政府撐腰(李家祥現任行業監管機構民航總局(CAAC)局長),但該公司一直難以壯大。儘管自從2007年發佈中期業績以來,國航的國內客運量幾乎增加了一倍,但國際客運量卻從350萬降至310萬。2007年時,國際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41%;如今卻下滑至35%,而且主要是由貨運貢獻的。由於國內激烈的價格戰,國航的擴張計劃陷於停滯。如今,國航來自每位乘客的平均收入已從2007年的1306元人民幣(合192美元)降至1089元。
您已閱讀80%(548字),剩餘20%(1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