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壞參半的信號讓私人股本行業變得難以預測。從某些方面講,對這個行業而言,2010年比起信貸危機最嚴峻的時刻更加方向難辨。因爲在那個時候,市場只有一個走向——往下。
根據研究公司Preqin的數據,2010年第二季度,私人股本公司僅融得410億美元,爲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較3年前的最高水準下降了五分之四。投資者都躲著私人股本公司,反正他們手中的餘錢還很寬裕。
不過,這一警鐘似乎並未驚擾到私人股本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它們在全球獲得了價值430億美元的交易,爲信貸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最大一筆交易是一個財團以39億美元收購了財務陷入困境的連鎖酒店Extended Stay。中端市場也同樣活躍:過去10天裏,巴克萊私人股本投資公司(Barclays Private Equity)完成了三項投資,而百仕通(Blackstone)則剛剛達成了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首項重大投資。但這種投資活動可能並不代表投資者信心已經有所恢復。相反,時間緊迫可能是許多私人股本公司被迫採取行動的原因:在許多基金,基金經理必須在5年後將未使用的資金還給投資者。2005年,私人股本公司共融得約3500億美元,由於全球衰退讓投資活動停滯了兩年時間,現在它們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您已閱讀71%(527字),剩餘29%(2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