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

Lex專欄:日元走強的背後

日本財務大臣宣稱要對日元走強採取「適當行動」。但干預將只能在緊要關頭時使用,目前干預的政治成本過高,收益卻不如上世紀90年代那樣有保證。

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昨日在臨時記者招待會上承諾,要針對日元走強採取「適當行動」。他是什麼意思?

外匯交易員喜歡將「行動」理解爲干預;當然,這正是野田佳彥所希望的。在野田佳彥講話後,日元應聲下跌——先前日元兌美元匯率已升至1美元兌85日元的15年高點。但干預將只能在緊要關頭時使用。干預的政治成本過高,收益卻不如上世紀90年代那樣有保證。一方面,實際有效匯率遠低於那段對干預樂此不疲的時期的高點(儘管與2004年財務省上次干預匯市時差不多);另一方面,製造商的匯率風險敞口比較低。

以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爲例,2003年,豐田逾四分之三的汽車是在日本生產的;今年,豐田在日本本土的產量將不到總產量的一半。但野田佳彥也承擔不起不行動的代價。出口成長仍與貿易加權匯率息息相關,而日本企業遊說人士都很聒噪。野田佳彥的問題在於,日本已經喪失了競爭劣勢:零利率。過去,日本擁有幾乎是全球最低的利率,因而日元成爲套利交易融資的自然之選。外國投資者大量借入日元,同時「渡邊太太」(指日本從事套利交易的家庭主婦,譯者注)用零用錢買入澳元、蘭特或其它能夠提供更高收益的貨幣。自從發達國家加入日本的行列,將本國利率下調至接近於零的水準,這種遊戲就失去了動力:去年,3個月期美元與日元同業隔夜拆借利率出現重合,目前也只是略有差異。緊緊盯著哪家央行會在任何形式的定量寬鬆政策方面超前一步頗爲坐井觀天,不會改變目前人們對匯率的看法。野田佳彥的職位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當世界分崩離析的時候,無論是你的貨幣只支付幾個基點的收益,還是你的債務是經濟產出的兩倍,抑或是你將迎來4年來的第六位首相,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

您已閱讀95%(714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