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

Lex專欄:「內部貶值」療法

歐元區成員國面臨的挑戰,是要在不改變匯率的情況下獲得貶值效應。這種「內部貶值」是痛苦的,但效果可能是迅速而顯著的。

從前,一個經濟陷入困境的國家可以通過貨幣貶值走出困境。相對於貨幣貶值獲得的回報——出口更富競爭力以及經濟的反彈,付出進口成本更高昂的代價還是非常值得的。陷入困境的歐元區成員國卻沒有這種選擇。它們面臨的挑戰,是要在不改變匯率的情況下獲得貶值效應。這種「內部貶值」是痛苦的,但效果可能是迅速而顯著的。麻煩在於,你可能不得不移居愛沙尼亞。

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已經擺脫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國內生產毛額(GDP)從去年收縮14%到今年預期成長1%。爲了實現成長,愛沙尼亞的名義工資已大幅萎縮,使今年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降低了7%。這抑制了國內需求,但推動了出口。2007年佔GDP 17%的經常帳戶赤字已轉變爲去年佔GDP 4.7%的經常賬戶盈餘。愛沙尼亞獲得的回報是:將於明年1月加入歐元區,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今年6月提升了該國的信貸評級。

愛沙尼亞擁有優勢。該國130萬民衆習慣於艱苦生活,其債務僅爲GDP的10%,而希臘的這一比例是愛沙尼亞的12倍。

您已閱讀63%(432字),剩餘37%(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