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就意識到,人民幣的更多元化擁有是一件大好事。本月取消人民幣在香港銀行間市場流通限制之舉,就是向那個大方向邁出的小步驟。
進展仍很艱難。作爲總體計劃的第一階段,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仍處於萌芽期,佔中國國際貿易總額不到1%。香港各銀行獲得人民幣存款、兌換與匯款業務牌照6年後,儲蓄餘額增至850億元人民幣(合130億美元),僅爲香港港幣儲蓄餘額的不到3%。作爲第二階段,放開資本賬戶的進展更加落後。從非居民發行、以亞太貨幣計價的債券數目來看,日元債券有79220種,人民幣只有4種。第三階段,即人民幣作爲國際儲備貨幣,看上去十分遙遠。
從根本上說,北京方面陷於矛盾之中。人民幣的擁有面越廣,中國控制其價格的能力就越弱。不過,中國拖延越久,澳元、加元和紐西蘭元等大宗商品貨幣承受的升值壓力就越大——這些貨幣已成爲人民幣的代理,而美國也會變得更加敢於付諸「1971年選擇」。那年8月,美國在對日本、法國和英國的盯住貨幣政策所導致的失衡忍無可忍後,對可以徵收關稅的進口商品開徵了10%的關稅。一週內,那三個國家都結束了盯住貨幣政策;幾個月後,美國取消了那種關稅。
您已閱讀78%(476字),剩餘22%(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