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預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力。2008年12月,時任日本財政大臣的中川昭一(Shoichi Nakagawa)威脅稱,央行將大舉拋售日元債務,以此成功地令日元匯率短暫下挫。當時,這種口頭干預還勉強可以讓人信服。在那一年之前,七國集團(G7)第一次在聯合公報中載入了反對操縱匯率的內容。不過那時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如今,我們似乎已經避免了全球經濟徹底崩盤的命運,而日本如走馬燈般頻繁更換的財政大臣,連做做樣子的意願都沒有了。20國集團(G20)對匯率市場化的信念如此堅定,以至於投資者大多認爲,它們不可能允許六國集團(G6)的創辦國之一複製2004年初的行動——當時,日本央行在47天內創紀錄地拋售了14.831兆日元(合1710億美元)。去年11月,時任財政大臣菅直人(Naoto Kan)注意到日元匯率已升至1995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他無奈地表示:「如果日元能夠小幅走軟,將是一件好事。」最近幾周,日元再次考驗名義匯率的高點,但迄今爲止野田義彥(Yoshihiko Noda)一直保持緘默。他是4年來日本的第9位財政大臣。
我們有可能聽到日本財相更多的自言自語,特別是如果日本6月份對外出口成長連續第四個月出現放緩的話。但言論並不意味著行動,因爲做不到。不妨瞧瞧上個月的中國,不過是用一籃子貨幣替代了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便贏得了諸多讚譽(順便說一句,自那以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71個基點,相對於這種升幅,鬧出的動靜可謂不小)。倘若日元繼續飈升,達到75日元兌1美元或更高水準,八國集團(G8)很有可能私下探討協同行動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當交易員已經爲日元長期強勢做好準備之際,出口企業應該設法加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