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優於升值:中國人民銀行於6月19日宣佈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但否認了任何一次性升值的可能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波動區間也並未擴大,符合我們一貫的判斷。我們認爲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機制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狀態,不再盯住美元不變,但並不意味著短期內匯率的大幅變化。未來人民幣將更多參考一攬子貨幣,對美元走勢取決於歐元等主要貨幣對美元走勢。我們維持今年底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5%的判斷,升值速度會在經常賬戶順差趨於均衡水準時逐漸放慢。
我們認爲這種對美元「脫鉤」的改革要優於簡單的人民幣升值:它給貨幣當局增加了宏觀調控的匯率政策工具,有助於應對未來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有助於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且在G20峯會之前做出這一舉措,客觀上也有助於化解美國國會對於中國的貿易制裁風險;人民幣短期內不大可能對一攬子貨幣顯著升值,因此這一舉措對我國總體出口影響有限。而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我們通過敏感性分析進行了排序:依賴大宗商品進口的重工業如石油和天然氣加工業、金屬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和採礦行業將明顯受益於升值;電子產品、電氣設備、通用、特種設備行業小幅受益;辦公設備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將受損。
注:以上內容版權爲中金公司所有,授權FT中文網發表。
您已閱讀79%(534字),剩餘21%(1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