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

Lex專欄:投行收費短期難改

與許多亞洲國家普遍打折不同,英美承銷費用一直徘徊在較高的水準上,而這並不能說明存在價格操縱。由於缺乏證據與國際協調,短期內收費方式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改變。

多年來,英美投資者一直感到困惑:爲何競爭股票市場業務的衆多銀行與諮詢機構,沒有在價格上加以區分呢?有鑑於此,下述訊息想必會讓他們感到欣喜:英國公平交易辦公室(Office of Fair Trading)計劃就這一問題展開正式調查。此次調查不會針對具體的銀行,而是研究首次公開發行(IPO)、增發的證券承銷及其它股票相關服務市場。

在許多亞洲國家,折扣現象普遍存在,但與此相反,英美的承銷費用分別在佔整筆交易規模的3.5%與7%左右徘徊。儘管金融危機期間有所上漲,但相比於市場的極端波動,它們仍然相對穩定。但僅僅因爲銀行普遍收取一種公認的費用,並不意味著價格受到了操縱。在繁榮時期,當發行股票幾乎萬無一失時,客戶在支付費用時會頗有怨言。但在股市充滿波動性的眼下,一些銀行覺得,所收取的費用趕不上自己承擔的風險。愛爾蘭銀行(Bank of Ireland) 17億歐元增發的承銷商勉強逃過了一場災難:該銀行股價下跌至接近發行價的危險水準。

業內也曾試驗過不同的定價結構。2004年,參與法國出版商黃頁年鑑集團(PagesJaunes) 14億歐元IPO的銀行,根據整個過程設定重要步驟的完成狀況收取費用。由於這種做法導致的暗鬥,此類安排幾乎沒人再次使用。銀行家還辯稱,按工作時間收費的做法——類似於律師和諮詢顧問——不會行得通,因爲大多數交易都會有衆多不同部門參與。與以往的調查一樣,英國公平交易辦公室進行的任何調查,都將發現證明價格操縱非常困難。由於缺乏證據與國際協調,短期內收費方式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改變。

您已閱讀94%(651字),剩餘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