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評級機構近來的失敗如今已衆所周知。在太多情況下,對於那些最終違約的債券,它們給予了較高的評級。它們給予許多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投資級」評級,是當前這場金融危機的主要誘因。
這些失敗,讓許多公司得以籌集到資金,之後卻把它們浪費掉。而許多本應得到資金、並用這些錢來創造就業崗位的公司卻無法得到資金。由此給債券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政府承擔了其中的很大部分,以避免金融體系徹底崩潰。不過,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上週還是爲該行業進行了有保留的辯護。
這個問題是如何造成的?我們又該如何解決?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瞭解信用評級機構是如何製作和出售其評級的。信用評級是有關未來狀況的聲明。一個投資級別的信用評級應表明,一筆債券不太可能出現違約。由於未來是不可預見的,一些投資級別的債券最終還是會出現違約。不過,違約現象應當是不常見的。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現象過於常見了。
您已閱讀25%(393字),剩餘75%(1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