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

Lex專欄:股市表現無關經濟成長

在經濟成長這個問題上,股票投資者們的頭腦有點糊塗。對於股東來說,真正重要的指標是盈利與投入股本之比。

近來金融市場的波動,被普遍歸因於圍繞經濟成長的擔憂。與對希臘債務危機的恐慌、或是北韓半島的緊張局勢相比,經濟成長放緩被視爲一個更爲「根本」的問題。中國5月份製造業增幅低於預期,房地產銷售大幅下降,導致昨日亞洲各地股市普遍走低。在歐元區,失業率創下12年新高。美國的最新經濟數據也令人失望。

但是在經濟成長這個問題上,股票投資者的頭腦有點糊塗。大多數情況下,經濟成長被視爲一件好事,會帶來更多的銷售額和更高的利潤。但除此之外,人們往往認爲經濟成長預示著加息——這對於股價可不是件好事。事實上,我們應該把經濟成長等同於一家公司的總體收入來對待:值得關注,但從股票估值角度來看最終並不相關。

對於股東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衡量盈利與投入股本之比的某種指標。例如,運營出色的零售企業即便營收沒有成長或成長甚微,也能每年都實現股本收益的成長。當然,利潤成長會有所幫助。一種極簡主義的股息成長模型突顯出了對標普500指數(S&P 500)的敏感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永續成長率從6%降至5%,市場公允價值將損失三分之一。

您已閱讀67%(455字),剩餘33%(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