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戰略諮詢

戰略諮詢機構亦需自身生存「戰略」

FT專欄作家斯特恩:世界沒有義務白白養活諮詢機構。近年來,縈繞管理諮詢的大部分神祕光環已經褪色。也許,戰略諮詢機構需要爲自己找到生存「戰略」。

麥肯錫(McKinsey)有個好訊息。發電商國際電力(International Power)最近表示計劃聘請該諮詢公司提供建議,作爲其年度戰略審覈的一部分。國際電力必須決定是進行合併(大概是和法國的GDF Suez),還是繼續孤身前行。

我爲什麼要重提這條看似無奇的新聞?因爲根據當前的普遍共識,這條新聞所例證的事情在今天很少發生:企業領導團隊致力於擴展戰略分析範圍,無論是否求助於諮詢機構。

「戰略已死」已經成爲一句流行口號。在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誰還有時間來深思和規劃呢?「決斷的關鍵在於及時,」即將離職的施樂(Xerox)董事長安妮•馬爾卡希(Anne Mulcahy)在接受《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採訪時不無奇怪地表示。「而及時要勝過完美。最具破壞性的決定是那些未能抓住的機會、那些未能及時做出的決定。」

您已閱讀22%(370字),剩餘78%(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