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中朝外交的「巧」和「妙」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北韓避免孤立、尋求經濟援助的目標,與中國對北韓的戰略定位和期望北韓半島穩定的大目標之間的利害關係是互相吻合、高度一致的。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5月3日「過江」到中國丹東,隨後到大連、天津、北京,最後經瀋陽,於7日下午5點左右結束爲期5天的對華非正式訪問。中方動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9個常委向金正日表示「血盟」的尊重,這是超高規格的外交禮儀,至少中國對日本是不可能那麼熱情款待的,所以,中朝關係之緊密,令人羨慕。

金正日回國的7日上午,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終於證實其訪華,報導了胡錦濤提出的5點建議(保持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深化經貿合作;擴大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地區協調)。這等於是「中朝新聞公報」,其中一句值得一提:「金正日指出,由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自締造和精心培育的朝中傳統友誼經受了時代風雨的考驗,不會因時間推移和世代交替而發生變化」。此句指出的無疑是北韓方面的世襲和接班問題。此句在中國官方的新聞公報上出現,意味深長,卻簡單明瞭。中國還是貫徹以往的外交方針,「不干涉內政」。

新華社的報導比北韓同行朝中社的公佈稍微晚了一些,令人深思。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繼7日和8日在頭版報導金正日訪華後,9日發表社論,「熱烈祝賀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最近訪華取得圓滿成功,」並表示,「北韓將進一步加強和發展傳統的朝中友誼,爲強化朝中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而積極努力」。

您已閱讀18%(518字),剩餘82%(24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