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金融中心,香港在過去10年的成長令人矚目,說它擔心自己的未來,聽起來似乎有些奇怪——尤其是考慮到香港去年成功地擊敗紐約和倫敦,摘得首次公開發行(IPO)交易的全球桂冠。
然而,目前在香港,人們對上海的崛起明顯感到緊張和不安。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上海已經是一個國內主要金融中心,它毫不掩飾自己恢復昔日國際地位的渴望。對此,香港的擔心是如此明顯——或者說傳聞如此,以至於香港的要員遊說北京方面,要求推遲或取消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國際板的計劃。上海的國際板可能會吸引目前在港上市的「紅籌」公司(及其它公司)前往上市。香港許多人擔心,大型內地國企在港上市業務將有所下降——過去10年,正是這些企業推動香港股市出現了可觀的成長。
我認爲,這些擔心有些過頭。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日益成熟,加之中國規模龐大的國內儲蓄,自然會使上海成爲「中國的紐約」。香港應接受這一現實,併爲己所用。比如,鼓勵企業在其國際板兩地上市。香港以往的長處一直在於,它能夠靈活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您已閱讀35%(433字),剩餘65%(7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