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最適宜的選擇

安邦諮詢:在當前內有通膨風險、經濟過熱,外有升值壓力、熱錢湧動的情況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說是中國央行統籌全域性後最適宜的選擇。

5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5月1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爲17%,離歷史最高峯17.5%僅一步之遙,估計將從中國銀行系統抽掉大約3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受此影響,3日香港市場的中國銀行股和地產股雙雙下跌。廣東銀監局一位資深人士表示,存款準備金率最高可能會調到18%,絕對不可能超過20%,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空間很有限了。

安邦認爲,央行此次選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權衡各方利弊的結果,意在實現多方位、立體式的政策目標。

第一,抑制通貨膨脹,防範經濟過熱。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始於去年底今年初緊縮政策的延續。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毛額同比成長11.9%,季度環比折年率爲12.2%。3月份工業增加值產出缺口達到3.06%,爲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且爲連續第七個月上升。一季度CPI同比上漲2.2%,PPI同比上漲5.2%,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漲2.4%,PPI同比上漲5.9%。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經濟過熱的風險正在累積,通貨膨脹也在抬頭。PPI向CPI的傳導時間一般在3-6個月,考慮到政策的滯後效應,央行必須未雨綢繆。雖然「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提法並未改變,但近期央行多次強調政策的靈活性,事實上也持續採取了緊縮的政策。先前,央行已在公開市場連續10周實現淨回籠,累計淨回籠資金量達1.1兆元。

您已閱讀40%(612字),剩餘60%(9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