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iPad

The iPad's scary counter-revolution
iPad的誘人與「恐怖」


FT專欄作家加普:iPad能否讓出版商受益?我的答案是:既能又不能。與早期的CD-ROM相似,這種媒介適於提供多媒體內容,但製作成本高昂,很難盈利。

Last Saturday, a man in brown from UPS came to my door with an Apple iPad. On Sunday, Twitter brought adoring sighs from people who had also bought one. On Monday, the internet delivered a backlash.

4月3日,身穿褐色制服的聯合包裹(UPS)快遞員把一臺蘋果(Apple) iPad送到我家。4月4日,我在Twitter上看到其他iPad買家發出的讚歎之辭。4月5日,風向突然逆轉,人們在網路上對iPad大加批評。

您已閱讀4%(306字),剩餘96%(70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