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第三眼

毒餃子餘波(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日兩國下次遇到像毒餃子這樣的事件時,遇到這種既涉及國民民生和民族情緒、也涉及國家利益和尊嚴的問題時,應該如何應對呢?

在「中日毒餃子事件」中,什麼因素造成我在上一文中提到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法磋商」後果呢?我提出兩國之間普遍存在並深刻影響雙方交流的「體制的慣性」、「危機管理的不足」、「認識差異的怪圈」。

第一點是「體制的慣性」

人們經常說,中國和日本的體制不一樣,「體制」應該涉及到政治體制、決策過程、監督機制、市場運作模式、利益多樣化、價值體系、新聞管制、思想教育等方方面面。先不談在毒餃子風波中誰是加害者、受害者或真相何在等問題,把重點放在雙方政府和媒體採取措施的動機進行分析。

您已閱讀6%(234字),剩餘94%(35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第三眼

一個日本人,用中文爲一個國際化的媒體寫專欄,試圖從「非中國人」的第三雙眼的獨特視角,解讀與中國息息相關的事件、現象和問題。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於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峯時來到中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自從2005月4月親歷「反日遊行」開始,在海內外媒體發表言論。2012年8月離開中國,遷往美國,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