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冠軍企業正在走向海外,包括石油、採礦和汽車製造企業。但銀行基本上按兵不動。爲什麼?
中國工商銀行(ICBC)昨日發佈的全年數據證實,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擁有舉世無雙的實力。工行的市值超過花旗集團(Citigroup)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Santander)兩家之和,而顧客人數超過俄羅斯和加拿大的人口。不過,工行的業務仍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國。這種格局正在逐步發生變化:工行正想收購泰國ACL,而先前該行已先後入股南非、澳門、印尼和加拿大的銀行。可說到底,工行海外資產的利息收入還不到總數的2%。
中國各大銀行之所以沒有馳騁全球,有三大原因。首先,中國不需要到國外獲取銀行業務的專業技能。例如,要得到銷售保險或信用卡產品的訣竅,只需向安聯(Allianz)或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出售少數股份,工行4年前就是這麼做的。其次,中國把銀行業視爲一種公用事業,爲生產型經濟的滾滾車輪起到潤滑作用。海外分行(工行有162家,而本土分行有1.6萬家)的主要目的是爲國有企業安排貿易融資,而非打造自己的帝國。薪酬也相應較低。2008年,工行董事長姜建清的薪酬總額爲160萬元人民幣(合23.6萬美元)。在某些西方金融機構的交易廳,爲資深同事端茶倒水的資歷尚淺的交易員也有這種水準的收入。
您已閱讀74%(548字),剩餘26%(1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