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FT社評:制裁谷歌前請三思

中國受益於與世界其它地區的開放網路連接。任何限制網路接入的重大舉措,都可能產生長遠影響。若要阻止這個世界陷入限制網路的歧途,現在就該劃定底線。

谷歌(Google)試圖通過將中國本地搜索引擎「外包」到沒有審查制度的香港,以擺脫在中國實行自我審查的惡名,這是解決難題的一種頗具創意的方法。但故事決不會就此結束,而且從中國官員初期的憤怒反應來判斷,最嚴厲的決定尚未做出。

將搜尋請求轉至香港有其優點:如果中國當局希望過濾返回到內地的搜索結果,不向自己的人民公開資訊,他們就必須自己來幹「髒活」。如果說資訊透明是對抗權力濫用的一劑良藥,那麼這種方式雖然不起眼,但能讓中國人民對自身自由受到的限制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谷歌早就應該採取行動。無論導致其改變在華立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是那一系列廣爲人知、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是對審查形勢能有所改善的幻想的破滅,抑或只是由於投入巨資卻鮮有回報而產生的厭倦感——這種進展都值得歡迎。正如谷歌的部分退出戰略所顯示的那樣,它一開始以爲自己能夠從內部促成中國網路的開放,是錯誤的。

您已閱讀52%(384字),剩餘48%(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