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

美國商界對中國態度轉硬

在美國,圍繞中國匯率政策的辯論格局正在變化。中國在政府採購上向本國公司傾斜,而且對智慧財產保護不力,使原先傾向中國的美國商界也開始「變心」。

比爾•希基(Bill Hickey)對美國製造業有著長遠的認識。他在三十年前繼承了拉帕姆-希基鋼鐵公司(Lapham-Hickey Steel),自那以來,他在公司芝加哥總部的辦公室裏見證該行業化解了許多競爭威脅。拉帕姆-希基的客戶包括強鹿(John Deere)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但在過去十年裏,他目睹大批美國製造商在中國的競爭之下走向衰亡。他說:「我們的客戶,從汽車零組件製造商到廚房電器製造商,簡直已不復存在。由於政界人士不明就裏,我們正在見證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

希基把中國匯率政策視爲在美國搶佔市場份額的「重商主義計劃」的組成部分。他表示:「如果他們的幣值比真實市場價值低40%,他們就能提供比美國製造商更廉價的產品,而這正是美國製造業基礎不斷遭到削弱的原因。這是他們的計劃。他們的政府本質上是在對此進行補貼。匯率政策起到了補貼和進口稅的作用。」

您已閱讀22%(390字),剩餘78%(14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