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在匯率問題上的摩擦將明顯激化。4月15日,美國財政部將發佈今年首份半年度匯率報告——這是自1988年起法律賦予該部門的使命——報告中可能認定中國存在操縱本幣匯率的行爲,「其目的是避免國際收支得到有效調整,或者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自2003年以來,美國財政部和國會一直在審議中國的匯率政策,但都沒有做出確切的結論。這次,事情的結果可能大不相同。2003年的時候,中國的國際收支盈餘是目前的十分之一;外匯儲備則是目前2.5兆美元的六分之一。
面對美國要求其改變匯率政策的壓力,假如中國繼續保持強硬立場,幾乎可以肯定,此事將提交國際貿易組織(WTO)處理。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爲若干雙邊爭端中最爲顯眼的一樁。在這些爭議中,美國可能威脅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全面關稅,而中國則可能威脅拋售所持的美國國債。美中之間發生重大經濟爭端,對任何一方都不利,尤其是對中國。但由於三方面的原因,這種局面看起來無可避免。
首先,金融危機已導致美國和歐洲的行爲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並暴露出中國經濟模式與全球經濟體系存在著衝突。作爲全球最大的債務國,美國將增加儲蓄、減少借貸。這種變化已開始出現在民營部門,接下來也將發生在公共部門。但是,只有在中國——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減少儲蓄的前提下,這種做法纔會奏效。如果我們大家都爭當儲蓄者,全球經濟就會更明顯地向保護主義和衰退傾斜。美國不會坐視這種情況發生,自然會要求中國採取更有力的行動。
您已閱讀41%(611字),剩餘59%(8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