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著報導市場波動幅度、時間以及原因的媒體,有時會因這些細節而忽視更重要的東西。所以,在維也納報導石油卡特爾組織歐佩克(Opec) 156屆部長級會議的160名記者,規矩地將昨日油價的上漲,與該集團維持原油日產配額不變的決定聯繫了起來。
儘管就在不久之前,該組織一名代表在喫沙哈蛋糕時的隨意言論,就足以讓交易員手忙腳亂,但本週唯一緊要的言論,是美聯準(Fed)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不變的表態。有關北京將爲經濟成長降溫的傳言,可能產生了相反的作用。上世紀70年代「供應衝擊」(supply shock)的記憶在石油市場賦予了歐佩克過多的影響力。如今,石油作爲價值儲藏手段的身份,以及發展中國家邊際需求的影響,纔是該市場的推動因素。
經歷了富餘產能萎縮與2005-2008年的油價瘋漲之後,石油部長們已經承認無力抑制油價上漲。考慮到日產量已超過其2680萬桶的配額200萬桶,歐佩克已經幾乎發揮不了作用。在一些成員作弊、另一些成員努力完成配額之間,只有務實的沙烏地阿拉伯是真正負責調節產量的產油國。歐佩克不那麼令人生畏還有一個原因,即,發達國家從每桶原油中所創造的產出,較上世紀70年代成長了一倍。
您已閱讀72%(497字),剩餘28%(1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