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集團

Lex專欄:南山人壽交易遇阻

智博和中策由於被懷疑有陸資背景,在收購南山人壽交易中面臨臺灣監管阻力。時至今日,兩岸間的投資往來仍幾乎是單向流動,大陸對臺投資仍面對層層關卡。

英國保險公司保誠集團(Prudential)擬以35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大部分亞洲資產,目前,保誠正在爲這宗大手筆收購案尋求15個市場的監管部門的批准。而對於總部位於香港的投資集團博智金融(Primus Financial Holdings)和中策集團(China Strategic Holdings)而言,它們只需得到一家監管部門的首肯——臺灣監管部門,但它們的任務可能更加棘手。

去年10月,這兩家集團與AIG達成協議,以22億美元聯手收購南山人壽(Nan Shan Life Insurance)。該交易是臺灣境內規模最大的金融交易,幾乎爲4年前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收購新竹國際商業銀行(Hsinchu International)規模的2倍。但擺在它們面前的難題與交易規模關係不大,更多是由於臺灣監管部門懷疑它們有陸資背景。

兩年前上臺的馬英九總統(Ma Ying-jeou)放棄了前任陳水扁(Chen Shui-bian)的臺獨立場,此後,兩岸外交關係已有所緩和。不過,兩岸投資往來仍幾乎以臺灣對大陸投資爲主。過去20年裏,臺灣公司已經向大陸投資了800多億美元;而在去年6月份之前,臺灣拒絕一切反向投資。中國移動(China Mobile)購入臺灣行動運營商遠傳電信(Far EasTone)少數股份,本以爲會由此釋放出一波交易高潮;可差不多一年過去了,中國移動仍在等待批准。兩岸自由貿易協定「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也一再遭到拖延。與此同時,最近臺灣購買飛彈,投資者受到的影響也不亞於北京方面。去年,臺灣加權指數(Taiex)還在全球主要股指表現排行榜中位列第13,而今年迄今爲止已下滑至第77位。

您已閱讀82%(735字),剩餘18%(1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