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希臘應向紐芬蘭取經

David Hale Global Economics董事長黑爾:上世紀30年代,紐芬蘭發生債務危機,英國提出一份解決方案:解散議會。

希臘正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引起的軒然大波令人喫驚。該國僅佔歐洲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自1832年以來,有多一半時間該國都處於違約狀態,且自1988年以來,該國的平均財政赤字達到GDP的7.8%。在2001年試圖獲得歐洲貨幣聯盟(EMU)成員身份時,希臘提交了有關國內赤字的虛假資訊。

投資者們知道,希臘當前問題的傳統解決方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計劃。然而,歐元區已經反對希臘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救,而且,迄今爲止,尚未明確表示,如果希臘在延長其政府債務期限上遭遇困難,它可能會提供什麼替代性援助。

市場會對希臘問題感到高度不安,也存在歷史原因,這些原因與人們對其政治穩定性的擔憂有關。希臘的現代史是一段波折不斷的歷史。1945年後,希臘君主主義者與共產主義者之間爆發了內戰。1967年,軍隊策劃了一起政變;儘管國王反對政變,在文官統治重新確立之後選民還是廢除了君主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希臘選舉產生了社會主義政府,那段時期的財政赤字規模甚至比今天的還要大。

您已閱讀28%(438字),剩餘72%(11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