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危機,也都孕育著一次機遇。以希臘爲首的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出現,對中國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筆者認爲,中國應該全面地衡量歐元區的這次危機,並且認真考慮是否應該將手中的部分美元資產轉換成歐元資產。
這是一個「一石二鳥」機會。中國在避免美元陷阱的同時,也能幫助歐元區的「歐豬五國」(PIIGS)度過金融危機,從而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作爲世界上第三大經濟大國,中國如能購入更多的歐元資產,不僅能夠幫助希臘避免其出現主權違約風險,也能夠爲全球金融市場提供信心,強化自身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同時,中國的出手,也能爲其他PIIGS國家提供喘息的機會,避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從而爲危機的化解取得更多的時間。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說,在此時購買更多的歐元資產,有不少好處:第一,歐元目前處於相對低位,換句話說,歐元資產特別是PIIGS的債券價格處於相對便宜的地位。歐元區償債危機爆發後,美元兌歐元的升幅大約爲10%,對於任何一項投資來說,資產價格打上9折,已是頗具吸引力。同時,中國在近期開始大量減持美元國債,這也表明中國正在考慮將手中的外匯資產分散化。其實,將更多的外匯儲備分散到以其他貨幣計價的資產或者資源上,對於中國來說,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歐元區的這次危機,正爲中國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契機。第二,PIIGS國家由於主權評級被降低,其必須爲其國債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以保證國債能夠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對於中國來說,目前歐元債券的收益率比投資美國國債要高得多,每年能夠得到的利息收入也要高很多。第三,儘管看起來似乎風險很大,但投資PIIGS國家債券的總投入,佔中國外匯儲備的比例仍然很低。按照近期的新聞報導,希臘短期內會發行250億至300億歐元的國債,以保證政府能夠安然度過本次危機。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2兆美元,按照歐元資產比例佔三分之一的常規計算方法,歐元資產差不多佔到6000億美元,差不多是4500-5000億歐元,即使全部買入希臘國債,也不過其總資產的2%-3%左右,這樣的風險配比其實仍然遠低於需要擔憂的水準。近期媒體報導,中國在北韓投資了過百億美元,與這筆投資相比,在歐洲的投資則要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