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牌

Lex專欄:巴西甘蔗格外甜

人們對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將很快取代第一代技術的熱切期望正在消退。只要我們還在使用第一代技術,巴西似乎就是理想的發展地。

創新是甜蜜的,但眼前利益更甜蜜。殼牌(Shell)與巴西Cosan公司(一家糖與乙醇生產商)成立的價值12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是對第一代生物燃料發展的押注。該合資企業將擁有20億升乙醇的產能,成爲巴西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生產商。合資企業將擁有覆蓋巴西的零售分銷網路。殼牌還將拿出16.25億美元現金,並替Cosan承擔25億美元的債務。此外——似乎是事後才產生的想法——殼牌還會向這家合資企業注入其在Iogen和Codexis的股權。這兩家公司一直位於「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的最前沿,這種技術能夠讓生產商擺脫對糧食作物的依賴。

殼牌放棄這兩家公司的股權,加上去年出售曾倍受吹捧的生物燃料研究機構科林(Choren)的股權,說明該公司對於這些公司的技術將很快取代利潤豐厚的第一代生物燃料技術沒有信心。5年前,小布什(George W. Bush)在「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演講中大肆宣揚「纖維素乙醇」(cellulosic ethanol),致使一時羣情激昂。殼牌也誇下海口,說只需幾年時間便能實現這種燃料的經濟可行性。殼牌執行長彼得•沃瑟(Peter Voser)最近承認,這大概還要花上十年。

只要我們還在使用第一代技術,巴西似乎就是理想的發展地,特別是如果美國和歐盟取消對乙醇設置的高額進口關稅。從甘蔗中提取乙醇的能量產出與投入之比爲8.3,歐洲偏好的甜菜爲1.9,美國使用的玉米爲1.8。其它公司也都打著同樣的算盤。法國大宗商品公司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去年收購了Santelisa Vale,成立了僅次於Cosan的巴西第二大乙醇生產商。1月初美國農產品加工企業邦吉(Bunge)收購了巴西製糖廠商Moema Group的控股股權,英國石油(BP)也對Tropical BioEnergia建設的工廠進行了投資。

您已閱讀95%(781字),剩餘5%(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