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REASON VS EMOTION IN CHINA'S GROWTH STORY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成長?


FT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去年,在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都遭受重創之際,中國經濟成長了8.5%。從理智上講,有許多因素表明,中國經濟無法像這樣成長下去。但一個人的情感會說,它能夠。

In the far north of China last weekend, thousands of Chinese tourists streamed to Harbin's famous ice festival where they forked out $25 a head to view replicas of the Great Wall and the Forbidden City carved out of gigantic blocks of ice. The spectacle of China's new middle class on holiday was impressive, if hardly scientific, evidence of the vigour of an economy that last year grew by 8.5 per cent as much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crumbled.

上上個週末,成千上萬名中國遊客蜂擁至北方城市哈爾濱著名的冰雪節,每人花上25美元,入場參觀用巨型冰磚雕刻而成的長城和故宮。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的度假盛況,以令人印象深刻——雖然說不上科學——的方式證明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去年,在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都遭受重創之際,中國經濟成長了8.7%。

您已閱讀9%(586字),剩餘91%(62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