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四面普普通通的小旗子。在這家投行豪華的倫敦辦公室裏,這些旗子在昂貴的電腦終端中間顯得不合時宜,就像孩子們地理家庭作業的成果,或是揹包客從異國他鄉買回的廉價紀念品。但這些旗幟暗示著一個更爲有趣的故事——有關資金和觀點重塑世界的最新方式中的故事。這些三角形的旗子代表著四個大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差不多10年前,奧尼爾決定開始將這些國家作爲一個整體來考慮——他用「金磚」(Bric) 這個縮略詞來稱呼這些國家。
它是一個簡單的精神依託。更大膽的舉動,是以高盛的名義公開預測:到2041年(後來修正爲2039年,再後來又修正爲2032年),金磚四國的經濟實力將超越6個最大的西方經濟體。這四面旗幟將代表21世紀經濟的支柱。
當時,許多人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這一預測徹底顛覆了西方的傳統觀點;看上去奧尼爾似乎沒有明顯地捍衛這一概念。他出身於一個曼徹斯特工人階級家庭,身材高大,沒有那種見多識廣的精英做派。他用櫻桃紅的曼聯足球俱樂部(Manchester United Football Club)大事記來裝點自己的辦公室,說話還帶著孩提時代那種濃重的平舌音。實際上,2001年奧尼爾發明「金磚」一詞時,他只訪問過金磚四國中的中國,也不會說這四國的語言。然而,儘管有這些看似不可能的開始,「金磚四國」在過去十年已成爲幾乎無處不在的金融術語,左右了一代投資者、金融家和政策制定者看待新興市場的方式:從日產(Nissan)到媒體集團WPP,很多公司制定了金磚四國商業戰略;數十家金融機構目前在運營著金磚四國基金;商學院開設了金磚四國教程;今年4月,Phillips de Pury將舉辦以金磚四國爲主題的拍賣會。里約熱內盧市長顧問費利佩•戈埃斯(Felipe Góes)表示:「奧尼爾創造的金磚四國概念……變成了非常強大的品牌。」戈埃斯正在組織首家金磚四國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