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的閱讀史,無非是偷窺禁書的歷史。這歷史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中國式閱讀的獨特經驗。
1967年紅衛兵發起「掃四舊」行動,大批圖書以「毒草」的名義被查抄、查禁和焚燒,造成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滅書事件。大批印刷物從文明的舞臺上消失掉,化成廢紙或紙漿,或被焚燒爲黑色的灰燼。殘剩的圖書,被拋擲於圖書館的牆角,而漏網的私家藏書,則被藏匿於牀底或箱籠,等待著某個被歷史寬恕的時刻。直到1972年,這種嚴厲的打擊纔有所鬆動。地下閱讀運動開始悄然興起,製造出集體窺書的嚴重事變。
這窺書必然是集體作案。唯有經過交換才能獲取資源,而交換就意味著勾結。一本書總是會形成漫長的交換鏈,所有位於鏈索上的窺書者都是違禁的罪人。一旦這種交換髮展爲聚衆討論和地下沙龍,便十分逼近「反革命集團」的特點了。這就是所謂「運動」的意義,它把那些渴望真理的人們拖入了偷窺的潮流。
您已閱讀19%(385字),剩餘81%(16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