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

Lex專欄:北汽能從薩博獲得什麼?

北汽就全盤收購薩博表現出的不耐煩情緒源自一種挫敗感——中外汽車合資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技術和管理技能都是由外國人貢獻的。

「等著看吧,」北汽控股(Beijing Automotive Industry Holding Corp)總經理汪大總昨日向記者表示,「我們希望很快能有行動。」北汽曾同意爲科尼賽克(Koenigsegg)收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虧損的薩博(Saab)子公司提供資金,以換取後者的少數股權,現在則在與通用就全盤收購薩博進行談判。

汪大總的不耐煩情緒源自一種挫敗感。26年前,歸屬於北京市政府的北汽與克萊斯勒(Chrysler)旗下的Jeep開始合作,成爲中國首家與外商聯姻的汽車製造商。此後,合資企業遍地開花,但對於誰說了算的問題,人們從未有過疑問:幾乎所有的技術和管理技能都是由外國人貢獻的。

快速成長的銷售,對於國有大型專業裝配廠是件好事,這讓它們登上了全球收入巨擘的行列,而這深受中國經濟規劃者喜愛。但這意味著,中國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本土品牌,更不用說全球品牌了。今年迄今爲止,大眾(Volkswagen)售出的乘用車數量比中國三大品牌(吉利(Geely)、奇瑞(Chery)和比亞迪(BYD))的銷量總和還多。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的出口主要侷限在西方國家寧可放棄的市場,例如阿爾及利亞、越南和敘利亞。

您已閱讀68%(511字),剩餘32%(2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