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樓市小陽春乍現之時,業內分析人士紛紛歸因於剛性需求的集中釋放,隨著樓市不斷增溫,市場結構也在悄悄轉變,蟄伏的投資客紛紛入場,帶動樓市一路飈高,小陽春變爲火熱的盛夏。「來者都是客」,而今經過一輪震盪,不同的買房人購房心態又是怎樣的呢?
依據購房目的的不同,中國消費者可分爲三類人羣:首次置業羣體、改善性需求羣體和投資需求羣體。據新浪樂居和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合作最新發布的《2009年第3季度購房者信心指數研究報告》顯示,三類人羣購房信心指數呈現明顯的三個等級,其中投資置業者的購房信心指數最高,爲107.60;改善性需求羣體購房信心次之,爲103.65;而首次置業羣體的購房信心最低,僅100.5分。
附圖 三類人羣的購房者信心指數總體情況
資料來源:新浪樂居和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合作最新發布的《2009年第3季度購房者信心指數研究報告》
注:中國購房者信心指數基於200分得分,0分表示購房信心度非常低,50分表示信心度較低,100分表示購房信心度一般,150分表示比較有信心,200分表示購房信心度非常高。
與以往的投資客略有不同,手頭富裕的投資者們對通膨的擔憂催生了保值增值的需求,面對股市的低迷徘徊、樓市走出低迷之後的強勢走高,他們很容易被吸引到樓市來。而且中高階物業的租金收益率具有一定吸引力(「中原中國」4大城市的商品房三級市場數據顯示:北京和上海中高階物業的租金收益率仍接近3%,深圳和廣州仍接近4%),更爲投資者提供了出手的理由,因而投資置業者表現出了更高的信心。而其他兩類購房者對收入的變化和整體經濟的冷暖更加敏感,尤其是首次置業羣體,處境最爲尷尬。
*首置羣體的「兩難」之一:現在買房,對消費環境信心不足;半年後再買,自己的購買力信心指數卻減弱
在購房信心指數的二級指標中,消費環境,購買力和供應水準指數均以首置羣體信心最低,他們對消費環境和供應水準的信心均處於信心不足區間。
就消費環境而言,爲了進一步鼓勵普通商品住房消費,2009年初兩會期間出臺了居民購買二套房享受首套房優惠的政策:對已貸款購買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積低於當地平均水準,再申請購買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執行首次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優惠政策,一方面首付比例由四成降爲兩成,一方面貸款利率由基準利率的1.1倍優惠爲0.7倍。該政策啟用部分改善性需求的同時,也爲投資需求提供了契機,卻使得原屬於首次購房者的優惠失去了政策優勢,削弱了他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對於供應水準,同樣是在2009年初,執行3年多的「90/70」政策陸續在全國解禁,面對2009年的大好形勢,開發商想方設法造更大、更豪華的房子,追求更高的溢價和利潤,因而可供剛性需求選擇的新盤很少。以北京市爲例,根據北京市商品房交易網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09年11月12日,市場可供銷售的現房和期房套均面積分別爲146.6平米和127平米,如下表所示。
附表 北京市商品房交易網公佈數據 2009年11月12日
現房 | 期房 | |
可售住宅套數 | 33382 | 68005 |
可售住宅面積(m2) | 4892663 | 8635203 |
可售住宅套均面積(m2) | 146.6 | 1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