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保出口」的代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李明旭:干預人民幣匯率保出口,可能得不償失。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可能再度束縛中國央行的手腳。

受益於出口復甦和下半年歐美銷售旺季到來的季節性因素,中國外貿出口的形勢已出現好轉——剛剛結束的秋季廣交會的成交金額比今年春交會增加了16%;不過,相比去年的秋交會卻有所萎縮。這表明,出口復甦的進程仍是比較緩慢和不穩固的。

令市場頗爲關注的是,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本屆廣交會上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表態。陳德銘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我國相關經濟政策和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保持基本穩定,給企業經營創造穩定的預期。」相關調查也顯示,雖然出口已有所好轉,很多外貿企業還是把人民幣匯率問題列爲了「第一危險」因素。可以看出,外貿主管部門和出口企業都希望人民幣匯率能夠保持穩定,匯率已被視爲保證今後出口形勢繼續好轉的關鍵性因素。

在中國的決策者看來,「保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每年增速高達20%-30%的出口部門,就成爲了中國實現GDP和快速成長的一個主要引擎。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出口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衆多出口型中小企業的命運和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的就業。

您已閱讀25%(458字),剩餘75%(13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