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的創業板,其啓蒙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不管是現在已經坐上過山車瘋狂漲跌的,還是繼續排隊等待過會的,這些企業其實和人們所希望的創業、創新的概念很多相去甚遠。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通過審覈上市,關鍵不在於硬指標,也不在於市場承銷慾望,而依然在於相關部門的審批。
儘管如此,創業板的出現,還是給國內的資本市場和企業格局帶來衝擊。
首先,創業板從籌備到正式揭幕歷經十年,這些年,大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對於主機板市場是不敢存有妄想的,但是對於傳說中的創業板,還是未免動了心。他們從等待創業板,到排隊中小企業板,再回到排隊創業板,儘管後來已經得知了排隊的殘酷真相,那就是因爲審批機制和市場容量等實際情況,企業要跨入國內股市的門檻,依然需要擁有登天的本事。但是企業走到這個階段,基本已經完成了對資本市場的理解甚至完成了企業改制,在這種萬事俱備,只欠上市的時候,很多企業會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也許,接下來的兩年,將是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的高峯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業板概念,成功挑動了企業的野心和慾望。
您已閱讀22%(440字),剩餘78%(1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