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中美亞洲之爭

凱文•布朗:中國拒美國於亞洲一體化門外?

亞洲一系列年度區域峯會很少旨在讓人熱血沸騰,但今年在空洞乏味的會議公報之下,掩蓋著一場發生在中美之間的影響力爭奪戰,它可能阻礙亞洲很多地區的人權和民主進程。

問題是美國及其亞洲盟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直接參與多邊區域組織。儘管這種組織很多,但真正舉足輕重的只有兩個。一是由10個國家組成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它與中國、日本和南韓共同舉行的年度峯會稱爲「10+3」,與中日韓三國加上印度、澳洲和紐西蘭舉行的年度峯會稱爲「東亞峯會」。另外一個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一個較爲鬆散的領導人會議,由20個國家及香港地區組成。

這些峯會以往的紀錄乏善可陳。東盟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亞太經合組織則向商務人士發放旅行卡,這樣他們就不用在機場排隊。但其中很多峯會都近乎鬧劇。緬甸軍政府、共產主義國家越南和寮國,以及君主專制國家汶萊,都欣然在東盟人權憲章的民主與基本自由條款上簽名,它們知道這些條款不可能得到實施。

您已閱讀30%(419字),剩餘70%(9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