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

雞戰背後的商業邏輯

FT中文網資深產業評論員張春蔚:藉助美國輪胎特保案而引發中國對美國肉雞「雙反」案,能否最終減少或暫停美國禽肉進口?能否促使美國向中國開放雞胸肉和雞肉製品市場?

南美蝴蝶扇翅膀大西洋上會來颶風,那麼美國肉雞扇翅膀那個角落又會颳起何種颶風呢?

風暴的大小取源於——一隻肉雞在全球化的市場中會有怎樣的利益之旅。

對國人而言食之「幹」「柴」的雞胸,卻因爲動物蛋白高脂肪含量少而成爲瑞士、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上佳珍饈;雞腿是出口日本的最好產品,拆骨雞腿更是身價倍增;雞肉塊也是日本市場需求極大的暢銷品;至於在海外基本無人問津的雞爪和雞下水,往往以2倍於雞胸的市場價爲本土市場所大量消化,如果這些雞爪是漂洋過海而來那更是原產地10倍以上的零售價。

您已閱讀9%(233字),剩餘91%(22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