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Lex專欄:G20承諾有多可信?

儘管大量經濟指標出現好轉,但匹茲堡峯會上的各國領導人不應高興得太早:上屆倫敦峯會做出的五大承諾,只有一項得以兌現。

上一屆20國集團(G20)峯會是在全球股市跌入谷底僅僅幾周後召開的,會議發表的鬥志昂揚的宣言刺激了股市反彈,這輪反彈一直持續到了今日開幕的新一屆峯會。但是,儘管自4月份以來大量經濟指標出現好轉,但各國領導人若想在匹茲堡的大街上昂首闊步,目前還爲時過早。

倫敦峯會公報做出了5大承諾,然而只有一項得到兌現。第一項承諾是重樹信心,恢復成長與就業。誠然,形勢已經沒那麼糟糕。但要使經濟成長和就業形勢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還需要好幾年,尤其是對發達國家而言。一旦關上財政與貨幣支出的龍頭,出現另一場衰退的可能性切實存在。第二項承諾——恢復放貸——也未能實現。銀行還在囤積資本。例如,美國7月份消費信貸摺合成年率減少了10%。銀行對公司的放貸也在萎縮,儘管債券市場填補了部分缺口。

加強金融監管並重建信任是第三項承諾。迄今,監管改革微乎其微,而讀者們可以自行判斷是否比6個月前更信任銀行。第四項承諾是爲銀行提供資金,並進行改革,以預防「未來的危機」。但大多數銀行的結構尚未發生絲毫變化。舉例來說,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數據顯示,儘管注入了大量資金,在美國資產逾百億美元的銀行中,核心股本佔總資產的比重過去一年僅提高了56個基點,至7.9%。換言之,美國最大型銀行的槓桿率依然有13倍。

您已閱讀76%(538字),剩餘24%(1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