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當經濟潮流隨著美國房價見頂而開始逆轉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預期這充其量只是一次溫和的減速。世界經濟擴張的持續時間之久,已刷新紀錄,政策制定者們自我慶幸,認爲他們已馴服了商業週期。這種「大緩和」的觀點,如今看上去更像一個大錯覺,或至少是比人們曾經認爲的、更爲難以捉摸的勝利。
繁榮的持續時間與強度,在相當大程度上可歸因於一套複雜的金融體系,該體系放大了充足流動性的擴張效應。當減速最終到來時,金融體系一下子失靈。下滑變成了雪崩。
最初,各國領導人對危機作出猶豫的反應,還否認危機的嚴重性。但在千鈞一髮的懸崖邊緣,他們終於頭腦清醒了。在雷曼兄弟倒閉,全球爆發金融恐慌之後,去年11月,20國集團(G20)在華盛頓舉行峯會,各國領導人誓言共同努力,防止第二次經濟大蕭條。今年4月的G20倫敦峯會重申了這一承諾。
您已閱讀22%(353字),剩餘78%(12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