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擔心,衡量經濟表現最通行的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無法切實體現社會(毫無疑問,特別是法國社會)的運行狀況。刻薄之輩或許會以爲,薩科吉組建衡量「社會進步」委員會,主要動機是給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來個落井下石。事實上,該委員會報告中的許多見解雖算不得新穎,卻堪稱明智。
GDP存在諸多瑕疵。它只涵蓋在私人市場或公共部門進行交換的生產,而沒有計入家庭中的大量生產活動,比如養育兒女和贍養老人。GDP忽略了可持續性,以損耗資源的方式實現成長。這種方式可能會提高眼前的收入,但會降低日後的收入:這與其說是一種生產,不如說是一種破壞。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國民賬戶的創設者早就認識到了這些缺陷。不過,現在提醒我們注意這一點正當其時,因爲向有償勞動的轉變和資源損耗,正越來越成爲我們經濟中的特徵。
您已閱讀43%(372字),剩餘57%(4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