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和一位比我更多新聞從業經驗的前輩閒聊,說起媒體報導與現實情形的差異時,他比我更加悲觀——他認爲中國媒體的報導只有三成可信。不幸的是,中國媒介資訊的受衆是很好的接受者(甚至是太好了),卻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現在應當大力培育公衆的媒介素養。
根據教科書的說法,媒介素養主要指公衆面對各種媒體資訊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體資訊爲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其中包括媒體資訊選擇、理解、評價、使用、製作的能力。
其實,中國媒體面臨政治和商業的雙重壓力,殊爲不易,但從新聞專業的角度來說,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媒體也實在不多。對媒體行爲的一切評判均基於商業利益邏輯,在我看來,是不符合中國現實的。但在另一方面,「宣傳」年代以來,媒體被賦予了太多「主持公道」的光環,導致受衆不能警醒地認識到媒體身上的商業屬性,同樣有失平衡。於是,我們應當時刻提醒自己,媒體本身的確具備利益個體的特徵,並且構成了一個擁有相當大能量的利益集團(需要註明的是,「利益集團」在本文中是一個中性詞)。
您已閱讀24%(433字),剩餘76%(13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