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約就在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令人驚訝的宣佈將把明年春/夏款的服裝降價10%到20%的同一時間,一個相識的年輕設計師困惑不已地給我打來電話。從事奢侈品牌配飾及成衣設計的她說,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編輯聯繫上她,敦促她馬上跟進杜嘉班納的行動,調低她的作品價格。言下之意是,如果她不跟進,她就會有麻煩,麻煩既會來自這位編輯,也會來自不願花錢的消費者。這名編輯正試圖在經濟危機時期推動時裝的價格敏感度。
「你認爲我必須得降價嗎?」年輕的設計師問我。「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降。」她的作品很少,沒有規模經濟效應。
當時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周圍關於奢侈品及其定價的各種相互矛盾的說法有很多。例如,一種受大牌編輯和杜嘉班納支持的觀點認爲,消費者不想多花錢了,所以降價是品牌生存下去的唯一的途徑。另外一些則認爲,高階買家仍樂意下單,只要他們感覺所買東西極具特色。另外還有一些人說(這是如今我聽到比較多的說法),奢侈品消費者在今年年初因擔心顯得很傻而不願花錢,現在已經厭倦了束手束腳的日子,準備再度放開手腳消費了。
您已閱讀25%(455字),剩餘75%(1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