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和中國使用「戰略」這個詞來表述它們之間的敵對共生關係時,這有可能意味著它們努力得過了頭。10年前,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努力構建一種「建設性戰略伙伴關係」,但是,圍繞北約(Nato)在科索沃的戰爭以及誤炸貝兒格萊德中國大使館而產生的敵意,使柯林頓的努力前功盡棄。
在美中在華盛頓投入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之際,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似乎同樣決心擱置不信任態度。他已投入大量精力,以求把美中雙邊關係的常態,從對抗轉向合作。
歐巴馬派遣兩位華裔美國人——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和商務部長駱家輝(Gary Locke)——前往北京訪問,作爲今年一系列旨在構建信任的善意表示的一部分,此舉相當英明。讓美國衆議院議長、知名人權批評人士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北京也是一出高招。裴洛西在中國釋放出比較溫和的資訊,強調了雙方在環境方面的合作。
您已閱讀47%(404字),剩餘53%(4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