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再度大行其道。作爲風險資產的集散地,新興市場開始活躍,外資的流入推高了股市、甚至貨幣匯率。經濟成長預期的上調進一步提振了樂觀情緒。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最新預期顯示,整體而言,預計東亞新興國家明年經濟將成長6%,與2008年基本持平,高於今年的3%。基金經理們可能在歡呼,但亞洲卻錯過了——至少到目前爲止——危機本該帶來的較長期經濟調整。
不錯,出口出現了大幅下降,但進口的降幅更大;特別是考慮到許多亞洲中心的加工角色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因素。因此亞洲經濟體經常賬戶盈餘大多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擴大——亞行的數據顯示,在香港、南韓、新加坡和臺灣這些出口依賴型的新工業化經濟體(NIEs)中,經常賬戶盈餘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9%,而2000年至2004年間的平均比例爲5.3%。
與此同時,與2000年至2004年的平均水準相比,在算上資本流入(包括投資組合和直接投資)的成長之後,新工業化經濟體的國際收支順差在GDP中所佔比例已接近翻番,至8.2%。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順差成長更多,佔到GDP的5.5%;而就在上一個季度,它們還是比例相同的逆差。
您已閱讀64%(485字),剩餘36%(2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