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Lex專欄:赴港上市

北京金隅剛剛在香港完成IPO,籌得68億港元。更多中國內地發行者將接踵而至。它們都應當抓緊,因爲香港市場向來大起大落。

這纔是「實在」的需求。中國水泥製造商——北京金隅(BBMG)剛剛在香港完成當地今年第二大首次公開發行(IPO),籌得68億港元(合8.83億美元)。散戶投資者超額認購幾乎800倍,進入歷來最大超額認購倍數之列。更多中國內地發行者將接踵而至:中國醫藥集團(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中國太平洋保險(China Pacific insurance)、奇瑞汽車(Chery Automobile)。

它們都應當抓緊。香港的一級市場向來屬於走勢驅動型,在這方面出了名。2006年至2007年的超長繁榮景象,是一個例外的反常現象;傳統上,節日氣氛最多持續兩到三個季度。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的IPO跌至六年來的最低位。現在,這裏的IPO正從這一低位強勁反彈,但其勢頭可能很快又會減弱。

在供應方面,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不會對讓內地企業留在內地股市感到不安。兩年前,一系列赴港上市的申請遭到拒絕:發行者或者必須同時在上海發行股票,或者乾脆不得不忘了香港。香港股市越是給人以廉價出售中國內地資產的印象,那種感覺就越可能增強。按預測本益比衡量,發行25%股份的北京金隅,在定價上比已經在港上市的國家冠軍企業——安徽海螺(Anhui Conch)——便宜逾三分之一。

您已閱讀67%(538字),剩餘33%(2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