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汽車製造商

Lex專欄:德國汽車業大戲連場

無論是保時捷和大眾的故事,還是對歐寶的拯救,都十分錯綜複雜。這兩個故事有很大差異,卻也有一個共同點:股東都只有聽任擺佈的份兒。

保時捷(Porsche)和皮耶希(Piech)家族之間的宿怨;反映出這種血脈割裂的兩家標誌性汽車廠商;一家可能向其中一家或雙方注資數十億美元的卡達基金;以及不再試圖去理清這種複雜關係的投資者……而這還只是保時捷和大眾(Volkswagen)的故事。對同樣位於德國的汽車製造商歐寶(Opel)的救助,也同樣錯綜複雜。

每個故事可能都相當複雜——但這兩部傳奇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歐寶是一起典型的破產案。這是一家虧損的中型汽車製造商,其品牌已然蒙塵。歐寶之所以有如此衆多的追求者——飛雅特(Fiat)、麥格納(Magna)、北汽(Beijing Automotive),如今又有私人股本支持的RHJ國際(RHJ International),唯一原因是政府已爲保住就業崗位所需的貸款提供了擔保。歐寶最終的拯救,將是披著另一件外衣的國有化。

相比之下,保時捷則是一家盈利的汽車製造商。其問題在於購入大眾51%股權時積下的債務。因此,保時捷無法進一步舉債——它可能還需要數十億美元,以行使另外20%大眾普通股的認購期權,從而完成其大膽的收購之舉。保時捷甚至連支付其目前10億歐元債務的利息的能力都成問題。這正是這家運動汽車製造商之所以尋求卡達基金注資的原因。這家主權財富基金當然願意通過保時捷,獲得福斯汽車的一部分股權。不過,它不願被德國政府視作在支持敵意收購大眾。

您已閱讀73%(577字),剩餘27%(2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