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奧林匹克

我在奧賽班的日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吾勉之:入學不久,班主任就帶著我們奧賽班的同學臨謁嶽麓書院,門口有言:唯楚有才,於斯爲盛。

80後這一代共享了許多記憶——橡皮筋、泡泡糖,從櫻桃丸子到英語課本里那位「Miss Gao」。同樣地,在這一代人初二語文課本上,第一單元就大篇幅刊登了1990年中國一羣高中生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長篇新華社通訊,這也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辦該賽事。

事隔多年,我依然會記得那位來自湖北黃岡中學的王崧,在記者筆下,他是「一個穿拖鞋走路會把大腳趾翹得高高的」高二學生,他代表中國隊參加了1990年和1991年兩屆賽事,奪得兩塊金牌,受到了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而今的他,已經是知名的數論專家了。擔當此次主教練的教授,在中國隊總分第一的訊息公佈後,只想「就著鹹菜,飽飲他三大瓶啤酒」。激昂動人。難怪乎當年一套《華羅庚學校競賽訓練教程》的序言裏寫下「數學競賽熱潮在中國方興未艾」。

海島、沙灘很美,但誰都知道不遠處常有嶙峋的暗礁。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從1985年中國政府組隊赴芬蘭參加第26屆取得一枚銅牌算起,到2009年,中國隊一共奪得14次團體第一。每年5-6名閃光學生的身後,是無數平庸學生在一次次初賽、複賽、決賽中被早早淘汰。所以,終於等到了遲早會來的另一個極端嘗試——「禁止數學奧賽」——上週,成都市以教育局發文的方式,率先吹響了剷除奧數的號角。

您已閱讀15%(519字),剩餘85%(28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