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迎接一輪「傻瓜漲勢」吧。週一,中國最大草藥潤喉片生產商桂林三金藥業(Guilin Sanjin Pharmaceutical)將啓動去年9月以來該國第一宗首次公開發行(IPO)。這樣的「喜慶日子」早就應該恢復。但更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監管改革。其公開目標是要向國際慣例靠攏,由機構需求(而非監管者)決定股票價格。
過去,承銷人最終是與中國證監會(CSRC)——而非發行人——討論定價的。無論實際需求如何,幾乎所有股票上市首日的預期盈利都在20倍左右。這引發了一些離譜的情形,如中石油(PetroChina)在2007年11月的首次公開發行,當時這宗90億美元發行的承銷人收到了4000億元人民幣(500億美元)的認購。由於確信中石油股票上市後將飆升(中石油股價在上市首日上漲近200%),投資者乾脆拋出舊股票以購買新股票,或者借入現金大舉購股。
在市場上升的時候,這些扭曲被忽略不計。但當股指下跌的時候(上證綜指在去年頭8個月下跌60%),它們突然變得重要起來。
您已閱讀64%(430字),剩餘36%(2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