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強森(Simon Johnson)將企業金融家與俄羅斯寡頭進行比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可以理解。作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強森爲5月期的《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寫了一篇名爲《靜悄悄的政變》(The Quiet Coup)的文章。爲了吸引眼球,他有些誇大其辭。但文章的基本觀點十分重要。
當一個集團變得過於富有和強大,就能夠對集團成員並不直接涉足的政治和商業活動施加影響,其結果是提升(該集團的)財富和權力。這種過程可能會以政治及經濟危機告終。整個歐洲地區皇室——從凡爾賽到聖彼得堡——的歷史莫不如此。更近一些時期,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型經濟體也有著同樣的經歷。自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和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啓動市場化革命以來的30年間,英國和美國似乎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金融動盪和政治醜聞之間不存在直接聯繫。圍繞英國議員報銷門事件產生的喧囂與美國國會遊說醜聞,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根源。不過兩者存在著間接的聯繫。(英國)議員們認爲,納稅人應該爲他們的大螢幕電視和園丁掏錢。而(美國)高階主管們則用更爲慷慨的薪酬方案來彼此獎勵。銀行家由衷地認爲,政府應該拿走他們的有毒資產,而他們則像以往那樣開展業務和發放獎金。所有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誇大的權利感。
您已閱讀40%(572字),剩餘60%(8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