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

GM標誌着一個美國時代的終結

通用汽車進入破產保護,這不僅體現出這家昔日全球最大公司一連串的失敗,也不僅體現出汽車業在金融危機中遭遇的挑戰,更是體現出美國在經濟和社會改革層面上的管理失當。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破產姍姍來遲。本週一,它以破產申請終結了作爲有償付能力的私人公司的身份,這不僅體現了昔日全球最大公司的一連串失敗;也不僅體現了汽車業在危機中遭遇的挑戰;更是體現了經濟和社會改革的管理失當。

通用汽車陷入困境的基本事實已是衆所周知:經濟衰退扼殺了一家失血過多以至貧血的公司,這家公司沒有能力製造出人們願意買的汽車。儘管衰退使得整個汽車業都命懸一線——年產能總計8600萬輛,但全球年銷售量已經從2007年的7000萬輛下降至5600萬輛——但有些生產商受到的傷害更大。對此,它們只能責怪自己。通用汽車在美國的領先地位保證了它在二戰後的全球支配地位。市場實力滋生了自滿情緒,通用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穩步下滑,從超過50%下降到大約20%。

比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更有效率且沒有工會負擔的日本「汽車製造廠」,在美國南部建立起一個精益生產的汽車業。我們不應對此感到哀嘆:密西根州的年家庭收入中值比阿拉巴馬州大約高1萬美元。弗林特的所失就是亨茨維爾的所得。

您已閱讀51%(440字),剩餘49%(4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