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來說,它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而在佩爾•施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uck)看來,它們「毫無價值」。美國和德國財長對銀行壓力測試截然不同的看法,再度形成了一個所謂的金星對火星的時刻,凸顯了積極主動的美國與更看重協商的歐洲之間的政治分歧——而這一次與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有關。
事實上,差不多兩年前,自從信貸危機剛剛開始發作時,大西洋兩岸的銀行家和政策制定者們就開始對大洋對岸的同胞兄弟指指點點。
當美國的投資銀行宣佈有毒債務工具出現鉅額虧損,高階主管們立刻指出,歐洲的同行們還沒有嚐到同樣的苦頭。而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紐約垮臺,迫使歐洲政府去年著手拯救一大批歐洲銀行時,政治家們指責美國沒能妥善解決其金融體系的弊端。
您已閱讀24%(345字),剩餘76%(10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